本站公告
|
加入收藏
|
设为首页
|
会员中心
|
我要投稿
|
雁过留声
|
RSS
首页
资讯
教与学
教学资源
精品资源
高考真题
中考真题
分类汇编
购物
在线考试
好域名
收购本站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
>
教与学
>
教学论文
怎样上好“测量土地”一课
时间:2014-08-18 23:36:11 来源: 作者: 本文已影响:人
根据教学要求,在教过“面积与地积”的有关知识之后,应让学生实地测量土地。将课堂由室内搬到室外,教学方法由老师讲解为主变为学生动手为主。具体实施时,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:
第一,作好课前准备。
一方面是准备教学工具,如钢卷尺、皮尺等。另一方面是知识准备。两方面比较起来,知识准备更为重要,恰恰又容易被忽视。有的教师认为,土地测量知识,学生在书本上都学过,这堂课无非是实践一下而已。殊不知,这堂课牵涉的知识较多,学生只要对哪一点知识有所淡忘或者混淆,就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。因此,系统复习一下有关知识,为学生上好这堂课作好知识准备,是完全必要的。具体说来,要作好四个方面的知识准备:①要系统复习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;②要让学生弄懂计算各种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;③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图形选择最佳方案,确定图形的“长”“宽”“高”等;④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割补方法,并能熟练地确定最佳割补方案。
第二,组织好集体教学。
这里所说的集体教学,是指到达测量现场以后的一个教学环节。这个环节也往往容易被有的教师所忽视。有的教师把学生拉到现场后,简单讲几句,就喊解散,进入分组活动。我认为,不利用集体教学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、消化有关知识,分组活动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。
有的老师也许会说:这本来就是一堂实践课,集中在一起怎么实践?不然。我认为可以安排如下几个活动,既是“集体”,又是“实践”:
1抽一位(或几位)学生用目测法测量一段实际距离,再用步测法复查,然后由另外的学生用插杆法检验测量结果。这一环节有两个作用:一是学生运用(或观摩)了测量中的目测法、步测法、插杆法;二是学生实际感受了书本上天天接触的一些表示距离的概念,比如知道了100米有多长,自己大约要走多少步。
2抽几名学生量出1公亩的面积,使大家知道1公亩是多大一块地方。
3指定学生量出1公顷的面积,让大家将“1公顷”和“1公亩”的大小进行比较。有了这次比较,学生以后再也不会将两个概念混淆了。当然,如果找不出1公顷大的地方,也可“变通”一下,比如测量足球场和篮球场,看哪种球场的面积更接近1公顷,以此建立公顷的概念。
4任选一块规则土地,让学生指出它的“长”“宽”“底”“高”等,然后测出土地的面积。
5任选一块不规则土地,让大家讨论割补方案,然后指定几位学生测量。
第三,安排好分组活动。让学生2人一组或3人一组,带好工具测量呈各种图形的土地的面积,然后汇集测量结果,检查这些结果是否正确。最后向学生布置一道不定期的作业:测量一下,自己走路时的步距一般是多少,然后用步测法测量出几块土地的面积。
上一篇:
走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
; 下一篇:
关于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建议
发表评论
共有
条评论
用户名:
密码:
验证码:
匿名发表
推荐资讯
百度
相关文章
无相关信息
谷歌
栏目更新
淘宝
栏目热门
高级搜索
网站首页
|
关于我们
|
服务条款
|
网站优势
|
广告服务
|
联系我们
|
网站地图
|
免责声明
|
帮助中心
|
WAP
| |
【推荐网站】:
小题大做
|
好米店,买到就是赚到!
版权所有:
EDUY.NET
© 2006-205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!
【阳光数学网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,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,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,请联系我们。
Copyright 2006-2050 阳光数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粤ICP备14006877号